6月18日市场简讯:
要点:
- 本周重要事件: 周四凌晨美联储, 周四晚英央行议息, 周五美股指6月期货结算。
- 伊朗:今晚将发生让世界铭记的大事 真正的战争已经开始
- 特朗普: 美国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位置,并威胁随时可以炸死他,同时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彻底放弃核武器研发并摧毁铀浓缩工厂。据报道,美国可能即将对伊朗采取行动。
- 美联储议息!点阵图被受关注
中东战事升级,油价一路狂飙,通胀回落之路再受阻碍。特朗普多次炮轰鲍威尔,配合战事升级风险,或使美联储“鸽声”缭绕?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相關政策非短期支持宏觀經濟發展的刺激性方案, 此前政策憧憬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陸港股市的6月上半旬走高, 预期落空后短綫可能出現回吐。
- 美股开盘后小幅变动。截至21:39,小道指期货升61点,小标普500指数期货升6.75点,小纳指100期货升3.25点。
- 截至21:40,8月美原油升0.36美元报73.65美元/桶。
- 避险情绪支持金价。截至21:41,COMEX期金8月合约升7.3美元至3414.3美元。
- 截至21:42,9月美元指数期货跌0.08%报98.320。
- 市场预期美联儲9月才降息; 年內预期美联储降息2次25个基点
根据芝商所的FedWatch Tool,交易员认为6月18日不降息的概率为99.9%。7月30日不降息的概率为85.5%。9月17日降息1次25个基点的概率为54.9%,不降息的概率为36.8%,降2次25个基点的概率为8.3%。今年降息2次的概率为40.7%,降1次的概率为29.0%,降3次25个基点的概率为20.9%。
SMM 6月18日讯:
美元下跌 金属普涨 氧化铝涨超2% 沪银上破9000刷历史新高
金属市场:
截至日间收盘,内盘基本金属普涨,沪铝以高达1.35%的涨幅领涨,沪锌涨0.85%,沪铅跌0.68%,沪镍跌0.42%,其余金属涨幅均小幅波动,氧化铝主连涨2.31%,录得两连涨。铸造铝主连涨0.95%。
此外,碳酸锂涨0.1%,多晶硅跌2%,工业硅涨1.09%。欧线集运主连涨3.18%。
黑色系方面,铁矿跌0.5%,热卷涨0.32%,双焦方面,焦煤跌0.57%,焦炭涨0.62%。
外盘方面,截至15:02分,外盘基本金属普涨,伦锡以高达0.94%的涨幅领涨,伦锌涨0.63%,伦铜涨0.48%,其余金属涨幅均小幅波动。
贵金属方面,截至15:02分,COMEX黄金跌0.13%,COMEX白银涨0.39%,盘中最高涨至37.405美元/盎司,刷2012年3月以来的新高。国内方面,沪金跌0.21%,沪银涨2.35%。值得一提的是,沪银盘中最高冲至9075元/千克,刷新其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央行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举措
据央视新闻,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8项重磅金融政策。
一是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并系统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各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服务金融机构、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
二是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服务数字金融创新。
三是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四是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业务规则,支持上海发展离岸贸易。
五是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的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
六是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七是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八是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推动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据央视新闻,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开展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业务试点,以信用方式发放再贷款,支持在沪商业银行向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开展跨境贸易再融资业务试点,运用再贴现支持在沪商业银行向进出口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试点,将支持范围扩大至部分转型金融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积极推动上海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私募股权机构发行科创债券。
未来可增加常态化SDR发行并扩大发行规模
据财联社,潘功胜表示,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在政治层面上面临着国际共识和驱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目前市场的规模、深度、流动性不足,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推动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需要各成员国在政治层面凝聚共识,而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操作层面,需要优化机制安排,逐步扩大SDR的使用。在分配和发行机制上,目前IMF分配SDR主要用于危机应对,多采取一次性大额发行的方式。未来,可增加常态化SDR发行并扩大发行规模。在使用范围上,积极推动私营部门和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在国际贸易、投融资活动中广泛使用SDR,发行以SDR计价的债券,提升SDR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并建立适应大规模使用的SDR结算机制。
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应主要强化经济的监督职能 积极引导各国坚定支持经济的全球化
潘功胜表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应主要强化经济的监督职能,客观评估全球和各国面临的风险,积极引导各国坚定支持经济的全球化和加强对各国的政策引导,强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国际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潘功胜表示,目前人民银行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成为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监管规则的危机防范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是少数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的经济体之一;已建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已全部达标;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能为99%以上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出台并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影子银行风险大幅压降。
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
潘功胜表示,对非银行中介机构的监管依然较弱,非银行中介机构在全球融资中的比重大幅上升,这类融资的稳定性较弱,透明度较低,杠杆水平不断上升,监管有待加强。
未来将不断做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评估和完善
潘功胜表示,在去年的陆家嘴论坛上,我介绍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一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从数量、价格、结构等方面,出台了多项货币政策措施,有效支持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央行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培育政策利率,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未来央行还将不断地做好评估和完善。
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潘功胜表示,近年来,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全球希望改善跨境支付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新兴支付基础设施和结算方式不断涌现,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未来会持续增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已初步建成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型技术 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
潘功胜表示,新型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型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的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及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的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的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也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演进和发展。
国际金融组织需要与时俱进推进治理改革 动态反映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
潘功胜表示,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IMF、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和一些区域性金融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长期缺乏实质性调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占比明显低于在全球经济中的实际地位。国际社会还应关注,个别成员国奉行单边主义的政策取向,干预和影响了国际金融组织的治理和运作。国际金融组织需要与时俱进推进治理改革,动态反映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升治理效率。